政策咨询 疑难处理
栏目:人才引进 人气:0 发表时间:2023-07-05 来源:网络
(特区人才引进实现“三增长”)
■深圳特区报记者杨丽萍
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年3月,我市重磅出台人才新政——《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20个方面81条178个政策点,在人才安居保障、给各类人才“松绑”、落实人才自主权、优化人才服务等方面大胆突破,打破束缚人才发展的条条框框,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努力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政策环境和社会土壤,再造特区人才竞争力新优势,再创“孔雀东南飞”。
半年过去,人才新政的落实情况到底如何?来自市委组织部的最新消息,截至目前,《若干措施》178个政策点中,已落地实施的达122个,占68.5%,正在推进实施的56个,占31.5%。
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呈爆发式增长
随着人才新政各项政策点的落地实施,我市的人才引进半年来呈现出“三增长”的良好势头。
首先是杰出人才引进取得了突破性增长。《若干措施》提出未来五年深圳要引进院士等杰出人才15名左右,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已引进全职院士5人,其中发达国家院士1人,实现零突破。此外,还有1名全职院士正在洽谈引进,4名双聘两院院士已经引进。目前我市的全职院士总数达到16人。
而且自3月份以来,我市新增认定的国家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去年认定量的2.38倍,新增认定杰出人才总量相当于前3年认定量的总和。截至今年8月底,我市已累计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6118人,其中杰出人才2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61人,地方级领军人才1681人,后备级人才4154人。
其次,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呈现爆发式增长。以中央“千人计划”为例,今年深圳申报第13批“千人计划”的人数达到303人,比去年申报数207人增长46%,创历史新高。同时,1-8月全市新认定“孔雀计划”人才388人,其中A、B类人才增长显著,共76人,比去年同期50人增长52%;开展了三批孔雀团队申报,截至目前,申报团队数量已达143个,是去年全年申报总数94个的1.52倍。
基础性人才引进也得到持续性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市新引进高校应届毕业生6.5万,为去年全年总量7万的92.9%;在职人才5.9万,为去年全年总量6.6万的89.4%;
海外留学人员6594人,为去年全年总量7038人的93.7%,其中办理入户深圳手续4239人,同比增长超过50%。
“预计今年全市引进的高校应届、在职人才、海外留学人员数量,均有望超过去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市基础性人才吸引力下降的问题。”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名杰出人才获赠住房
对当前特区人才反映强烈的高房价问题,《若干措施》除继续坚持和强调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配租配售力度等现有政策外,还提出多方面的新措施或强化措施,使得人才安居保障力度更大、形式更丰富。今年7月,我市还出台了《关于完善人才住房保障的若干措施》,未来五年将为人才提供30万套住房。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面向人才供应保障性住房套,占全市保障性住房供应总量的73.4%。今年以来全市发放高层次人才和新引进人才安居补贴共3.2亿元。
《若干措施》提出,杰出人才可选择600万元奖励补贴,也可选择面积200平方米左右免租10年的住房。选择免租住房的,在我市全职工作满10年、贡献突出并取得本市户籍,可无偿获赠所租住房或给予1000万元的购房补贴。来自市住建局的消息,截至今年9月30日,深圳共为10名杰出人才提供免租入住住房,其中有2名承租住房的杰出人才经市人才安居联席会议审议同意获赠住房。
同时《若干措施》规定符合条件的其他高层次人才,在享受相关奖励补贴的同时,可选择最长3年、每月最高1万元的租房补贴,或选择免租入住最长3年、面积最大150平方米的住房。市住建局的最新消息称,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共向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配租免租入住住房16套;共受理22名领军人才租房补贴申请,其中15名人才的租房补贴已发放。
在《若干措施》中,最受人才关注的是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即给予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其中本科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等。据了解,由于涉及新老政策衔接及国家有关规定,目前仍未落地实施。
社会化职称评定职能全部转移至行业组织
人才管理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到位,人才评价机制不科学、不完善,是近年来被人才诟病的另一问题。针对此,《若干措施》在释放市场活力和发挥用人主体积极性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提出落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在高校、卫生系统探索建立与岗位管理相衔接的职称制度,将社会化职称评定职能全面下放给具备条件的行业组织;在新型研发机构、大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职称自主评价试点,建立高层次人才市场化认定机制等。
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消息,目前这项工作进展顺利,社会化职称评定职能已全部转移至行业组织。而且首创高层次专业人才评价选拔“举荐制”,发掘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通过成立人才举荐委员会,经举荐委员会举荐,在计算机、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领域产生了首批6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此外,还通过建立用人主体“自主评价”制度,在富士康、中兴通讯、燃气集团等开展技术技能人才企业自评;同时,建立行业组织“业内评价”制度,委托33家行业组织承接57个评委会共114个专业的职称评审等,构建了社会化、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