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咨询 疑难处理
栏目:应届生落户 人气:0 发表时间:2023-02-26 来源:网络
(首届毕业生100%就业,上外这个小语种专业太棒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刘晶晶
开设于2018年9月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斯瓦希里语专业,是学校开设的第一个撒哈拉以南非洲语种专业。今年,这个年轻的专业迎来了它的首届毕业生。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上外东方语学院获悉,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这个“小众专业”的8名毕业生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就业答卷,专业就业落实率达到100%。
==用语言架起中非往来桥梁==
8名毕业生中,1名学生保研至北京大学攻读国际法专业,3名学生升学至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亚非语言文学专业;2名学生签约中土东非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目前已外派至坦桑尼亚参与东非建设;1名考取公务员,即将任职于湖南省湘乡市人民政府;1名入职世界五百强公关公司——万博宣伟。1/2的学生选择升学,3/4的学生实现专业对口就业,与这门语言再续前缘。
“海风,海岸线、椰子树,……”这可能不是我们脑海中的非洲印象,却是两位入职中土东非的斯语专业毕业生在东非海岸这片热土上目睹的美丽风景。“中土东非扎根于坦桑尼亚数十年,具有深厚的底蕴与根基,是我们极佳的成长平台。来到非洲工作也是我作为斯语学习者长期以来的心愿,希望能够在这里不断夯实语言基础、拓宽业务能力。”目前在坦桑尼亚驻外的曹羽晗说道。
中土东非也是斯瓦希里语专业根据专业建设特色,积极联系共建的“国字头”用人单位。过去的四年中,每一个斯瓦希里语专业的同学心里都种下了一颗来自遥远东非的种子,它生根发芽、抽枝散叶、茁壮成长,也让跨文化交流能力优秀的斯语人才在中非合作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小斯班”8人的故事从语言出发,却未止步于语言。他们用语言搭建起中非友好往来的桥梁,同时也将踏上这座语言之桥,奔赴各自的广阔天地。
==向非洲发出中国声音==
据介绍,东方语学院打造了一个项目,两大引擎,三座平台,推动完善斯瓦希里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院以语言文学为基础,响应学校“多语种+”卓越人才培养理念和“跨、通、融”学科建设举措,通过区域国别研究(亚非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建立健全东非文化研究深层次人才培养。三名同学得益于上外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新举措,将通过本项目继续深造,从事非洲研究。
依托上外东非研究中心与上外多语种外文网两大引擎,则可以提升学生语言实操和区域国别研究能力。上外东非研究中心自2019年5月成立以来,为中非学术研究和人文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8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这一平台上持续发文,编译相关新闻报道发布简报14篇,累计字数逾14万余字。此外,斯语专业着力建设上外多语种外文网斯瓦希里语特色网站,向非洲发出中国声音。截至2022年6月,上外斯瓦希里语外文网累计发布24篇校内新闻、18篇活动预告与36篇特色内容。
在学生们看来,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为他们开拓了视野筑路搭桥。东方戏剧节里演绎的一段段东非文明、进博会上与一位位东非展商的互动交流、多语文化带中同学们一次次精心准备的风俗介绍,全球战疫童书翻译项目一次次打磨译文,对于8人来说都是特别且珍贵的回忆,进一步加深着他们对于这个“先锋感”十足的语言的认同感。
上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主修辅修课程选择,多元包容的校园文化氛围,也让斯语学子们看待问题的视角更加多元化,学会在实践中探索自己“多语种+”的个人发展可能性。罗思颖正是在广泛阅读、参与实践、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萌生从事非洲法律研究的想法,并坚定地在这条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已被北京大学国际法专业录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