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咨询 疑难处理
栏目:留学生落户 人气:0 发表时间:2023-03-23 来源:网络
(外国留学生的中国“表情”:追逐梦想、传递文化)
中新社西安5月1日电题:外国留学生的中国“表情”:追逐梦想、传递文化
作者张一辰杨英琦
“朝闻道,夕死可矣。”谈到中国儒家文化时,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伊力哈穆(伊穆)总会这样感叹。
伊穆出生于距离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100多公里的一个小村庄,八年前来中国求学,目前就读于长安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而在他心中,翻译古汉语才是他一直所追寻的“专业”。
八年时间里,伊穆已经翻译出版了《论语》《孟子》《古代中国的智慧》《汉乌会话指南》等多本书籍,有人甚至称他为“一带一路”上的古汉语翻译家。“中国文化犹如大海,目前我所学到的仅仅是一杯水而已,未来我还要向‘深海’探索。”
伊穆与汉语结缘实属偶然。“在家乡上大学时,我本想选修韩语,但名额已满,被‘调剂’到了汉语专业,一次被动的选择,却让我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最后在老师建议下,我追随自己的梦想来到中国。”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伊穆认为,东西方的圣贤之人虽生活在不同时代和地域,但他们所诠释的道理却是相通的,因此他要将孔孟之道翻译给祖国的人听。
“学习能让我感到快乐,现在的翻译工作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伊穆告诉记者,“中国的古文化已经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今年三十多岁,接下来还要翻译四书五经,这将是我未来三四十年要做的事。”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地处中国西部的陕西以其在科教、文化及地缘等方面优势,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留学生来此求学深造。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共计49.2185万名外国留学生在全国各地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
长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张伟表示,随着国企走出去步伐加快,需要既懂语言又懂技术的基础型和高层次属地化人才,学校以国际化服务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用校企合作模式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又熟悉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规则的外向型、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英勇是长安大学校企合作培养的第一批非洲来华留学生,来自刚果(布)的他目前在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我是出生在刚果的西安人。”多年的西安生活已经让英勇爱上了这座城市。
英勇2011年来到西安留学,由于没有中文基础,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均让他一筹莫展,“有一次我发现汉语课文可以改编成rap来练习,我很喜欢这种方式。”从此英勇开始搜集各种中文歌曲,边听边唱,边唱边学。仅一年时间,他就可以用汉语正常交流,演讲、主持、跳舞……留学生活也开始变得色彩斑斓。
“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2019年4月,一曲陕西方言演唱的《西安人的歌》让英勇登上了央视的舞台,他唱歌的视频被纷纷转发。甚至在他的在家乡,英勇也成了电视里的新闻人物。
虽然“火”了,但英勇却很冷静,“我并没有‘明星梦’,我的‘梦’是用在中国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祖国建设做自己的贡献。”他笃定地说。(完)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